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佳朋之月

一个临街的茶馆,能给朋友淡淡的茶香。一个临水的小筑,能给朋友一扇看看风景的窗。

 
 
 

日志

 
 

冤家对头(原创)  

2010-07-23 14:35:38|  分类: 品味尘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冤家对头(原创) - 佳朋之月 - 佳朋之月

 

 

 

冤家对头

         ——也说恋爱与婚姻

 

朋友推荐了一篇李大伟先生的短文《婚姻琐谈》,一口气读了几遍,感慨颇多,不仅佩服作者语言洗练,论理透彻,比喻确当,精彩耐读的文风,也折服于作者的爱情与婚姻的道理,折服于其中许多的至理名言。

论说爱情婚姻的文章相当多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恋爱与婚姻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它将陪人类绵绵无期地存在下去,并不断地演绎着新的、旧的、甜的、苦的、酸的、辣的多种多样的活剧。说到婚姻,我觉得作者介绍的张中行先生的那句名言“可意、可过、可忍”,可以作为国人婚姻历史的一个概括,它是不是会影响到今后几代乃至更久远的人们,倒也难说,但就今天的人们而言,这三种情况中的“可意”和“可忍”或许少一点,“可过”还是婚姻的主流。近些年,中国离婚率增高,也在减少“可过”与“可忍”的比例。但是,离婚之后的婚姻也不一定能跳出“可过”与“可忍”的圈子。在民间有一个词倒颇能说明中国人的婚姻状况,那就是“冤家”,这个词对于“可过”,尤其对“可忍”状态的婚姻或许是再恰当不过了。老一代人的婚姻也许“可过”、“可忍”的比例大一些,而得过且过则充分体现了老人们超乎寻常的修养。熟悉的几位老人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耳聋眼花的,还常常为一些陈年琐事拌嘴儿,反正是说也罢,吵也罢,相互也听不太清楚,可心里明白着哪,说完了跟没说一样,压根也没往心里去。在小辈眼里他们吵得相当利害,回过头来再听听老人家的,也不过是一笑了之,“都吵了一辈子了,到了这把年纪不忍还能如何啊?”其实双方也都在忍,正是这一点才维系了这多年。你能不佩服老辈们的情感修养吗?在这个忍字之上当然是以宽容为基础的,有宽容自然就有了一分理解和爱,所以“冤家”二字成就了爱与恨的结合体。这“冤”是先有委屈在内,所以才会吵了一辈子的架,而“含冤”生存在一起,又不能不说双方都在不断地修炼相互宽容的品性,这或许就是因“冤”而成“家”的道理吧。

现在年青人的婚姻可能“可忍”与“可过”的情况是在减少吧,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离婚率上升,“闪婚”的多了,未婚同居的多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婚姻素质的降低。而今人们更多地把“忍”理解为宽容,其实“忍”是在心里承受,积累多了可能忍无可忍,而“宽容”则是“忍”的升华,是放下了忍的大度。热恋中的男女大都是缺少理智的,他们更多地是品味情感,而很少品味那个将要陪伴终生的人品。所以,婚前再了解,情感再好,一旦进入了婚姻原有的激情全部都会被遥遥无期平寂所替代,特别是在长时间完全的放松的环境里,双方所有的弱点都将暴露无遗,相互的理解会更透彻,当最初的温情被浸泡在冰水中的时候,许多人会追悔当初的轻率。如若热恋的双方都不曾付出过真爱,那么成为冤家走向分手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当今没有爱的婚姻一般不存在“可忍”的基础,因为它已经失去了老一辈人婚姻的社会和历史的条件。然而对夫妻一方出现的过错,或者是一错再错,是不是“可忍”、“能忍”,则是当下结“冤”而“过”家的一大考验。

“忍”是一种塑造,婚姻中没有“忍”就没有相互塑造与不断完美,任何美满的婚姻都离不开长期的磨合,就像汽车发动机的汽门与汽缸需要用金刚砂去磨合才能完全封闭一样,而“忍”就是研磨夫妻情感的金刚砂。任何一个人包括伟人,在婚姻中都会存在弱点,虽然双方对婚姻的期望值不同,但都希望对方的完美,都希望对方能更多地理解自己或是爱护自己,而对如何在婚姻中理解对方、改造或塑造对方考虑甚少。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讲改造或是塑造人的艰难,如果是爱的结合,那么相互塑造就有了前提,“可意”在前,“可忍”也就有了基础。其实,张中行先生概括的“可意、可过、可忍”三种婚姻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走向完美婚姻的一个过程,而它恰恰是当下完美婚姻的经典过程。以“可意”为基础,才会有“可过”的状态,又会有“可忍”的境界,这正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而将这六个字的顺序颠倒一下,不又是老一辈婚姻走向完美的过程吗?

 显而易见,“可过”是走向完美的关键,在“可过”之中,“可意”的成份是慢慢渗透逐渐增多的,而“可忍”的成份则是在逐渐减少。由此可见,婚后生活的指导相当重要,而今,我们在婚姻心理教育与指导方面,还相当幼稚。过去包办婚姻“冤家对头白头偕老”的比比皆是,而今自由恋爱三年就到了危险期,三年五载离婚的也比比皆是,对此我们社会在责任上脱得了干系吗?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结婚与离婚两个自由,更需要每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2010420

  评论这张
 
阅读(384)|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